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04 点击次数:57
众所周知,抗战全面结束后,毛主席委派林彪前往东北,他成功组建起四野的百万雄师,让东北全境获得解放,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,立下赫赫战功。
然而,林彪那时已养病多载,足足有7年未曾踏足战场,为何毛主席不选派其他更有战场阅历的将领,反倒是让林彪前往东北呢?
概括来说,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。
首先,林彪对东北地区的军队情况了如指掌。
那时候,为了尽全力拿下东北,毛主席已经打定主意,要让罗荣桓带领山东的主力大军前往东北,好先一步站稳脚跟。
罗荣桓带领的山东军队,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昔日的八路军115师,若再追溯历史,那便是红一军团,这些战士们曾都是林彪麾下的老将。
1938年林彪负伤后,前往苏联接受医疗救治,这时115师被分为两路。其中一路在聂荣臻的带领下,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;而另一路,即115师的主力,则由陈光和罗荣桓指挥,他们前往山东,在那里建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。
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际,山东的抗日根据地壮大成了拥有27万军队的势力。这时,毛主席指示罗荣桓从中精挑细选,组建了6万精兵和3万出色的干部,让他们北上前往东北地区。而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核心成员都源自原先的115师,因此,派遣林彪前去,可以更好地统领这些勇猛善战的将士。
第二,林彪和苏联人有着较为深厚的交情。
那时候的东北地区,处于苏联的管辖之下,怎样和苏联方面进行交接,变成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事情。
林彪在苏联居住了长达四年,期间与众多苏军高级将领建立了关系,甚至赢得了斯大林的青睐。所以,他在与苏联人打交道时颇有几分话语权,苏联方面也会卖他几分面子。
再者,毛主席派遣至东北的陈云、李富春等人,他们都曾在苏联有过工作经历,这也是出于能与苏联方面顺畅沟通的考量。
第三,林彪那会儿没有其他事情可做。
1938年,林彪前往苏联接受医疗治疗,直到1942年返回国内。回来后,他并未重拾军中的领导职务,转而投身于谈判和教学等相关事务。正因如此,当毛主席决定派遣精英部队前往东北时,林彪自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人选。
那时候,中央确实琢磨过好几个人来当这个领头人,像彭德怀、刘伯承、陈毅、徐向前这些,都是咱军队里出了名的能打胜仗的大将。但问题是,彭德怀、刘伯承、陈毅都忙着管大事,走不开,而徐向前的身体状况又不允许,毕竟东北那地方气候太差,他的身体怕是撑不住。
于是,既有才能又处于空闲状态的林彪,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对象。
第四,林彪非常渴望参战。
众所周知,林彪是个军事上的天才,红军岁月里,他一直领导着最厉害的中央军队,赢得了众多战役的胜利。然而,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,林彪却意外受了伤,不得不离开了前线。
从苏联归来后,林彪并未重返部队岗位,转而投身于他并不那么得心应手的谈判与教学事务中。这让他心中积压了不少情绪,迫切渴望能在战场上大展身手,证明自己的实力。
所以,当中央决定要在东北地区与国民党军队一较高下时,林彪显得格外激动,急不可耐地想要大展身手。
毛泽东主席正是因为看重林彪的这一特质,所以决定派遣他到东北地区指挥作战。
第五,林彪前往东北,让人心里踏实。
林彪自踏上井冈山那一刻起,就成为了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。在党内多次的风波与斗争中,他始终如一地站在毛主席的身旁,因此也赢得了毛主席深深的信赖。
此外,林彪是个天生的军事奇才,战场才是他真正的用武之地,对于搞政治派系这些手段,他并不在行。因此,中央安排他去东北掌控大局,心里也十分踏实。
事实证明,党中央派遣林彪前往东北是一个极为明智的选择。林彪没有辜负期望,仅仅用了短短三年,就成功解放了整个东北地区,随后他带领部队挺进关内,为解放大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!
根据参考资料(《毛泽东与林彪》、《毛泽东与十大元帅》及《解放战争》)得知:(参考书籍:《毛泽东和林彪的交往》、《毛泽东与十大元帅的渊源》、《解放战争历程》)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关系,以及他和十位元帅的交往故事,在《毛泽东与林彪》和《毛泽东与十大元帅》这两本书中有着详尽的描述。同时,想要了解解放战争的壮阔历程,《解放战争》一书则提供了丰富的史料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